“吳老師,幫我看看項目申報書有沒有問題。”
“吳書記,是我們的村里人,是我們的親人。”
從河池學院科學技術管理處項目科科長,轉變?yōu)轳v村第一書記,對吳寶善來說,是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。
走村入戶 先和村民交朋友
2018年3月,吳寶善被河池學院派駐加佛村擔任第一書記。加佛村位于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拉烈鎮(zhèn),是喀斯特石山區(qū),也是瑤族同胞聚居區(qū),全村耕地面積為140公頃,全部是旱地,主種玉米,兼種黃豆和薯類。全村戶籍人口有481戶1739人,其中瑤族約占75%。2015年,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0戶914人,貧困發(fā)生率為53%。
駐村工作第一天,吳寶善的熱情就被潑了“冷水”。他這個北方漢子聽不懂當地話,“村民們說的方言我完全聽不懂,很多人也聽不懂我說的普通話,這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”。入戶調查時,吳寶善只能跟熟悉本地話的隊員結伴入戶。單獨入戶時,他就找一個會講普通話的村民當“翻譯”。實在找不到人幫忙,吳寶善使出“笨辦法”——寫字。
吳寶善不放過任何可以和村民交流的機會,他不但與村里人交朋友,偶爾還和他們喝上兩杯“土酒”。到村里一個月后,村民們開始主動跟吳寶善打招呼,有的村民會邀請他到家里做客吃飯。他慢慢被村民接納,成為“村里人”。不到3個月,吳寶善騎著摩托車走遍了全村24個自然屯。
產業(yè)扶貧 發(fā)展經濟促增收
事實上,真正能夠持續(xù)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最直接方法,還是產業(yè)扶貧。吳寶善充分利用河池學院科技資源、人才資源,在學院領導的幫助下,搭建起學院與加佛村合作的橋梁。任職后相繼建立了都安瑤巴種養(yǎng)專業(yè)合作社、達好種養(yǎng)專業(yè)合作社,專職養(yǎng)牛30頭、養(yǎng)羊100多只,穩(wěn)穩(wěn)抓住了“產業(yè)扶貧”這個利器,以器為載,集中發(fā)展特色產業(yè)?;旧厦扛粢荒?,加佛村的合作社就增加一個,這也充分體現了加佛村群眾觀念和行為的重大轉變。
吳寶善深刻地認識到合作社就是加佛村經濟脫貧的希望,是向小康夢進軍的“根據地”,他組織合作社把全村脫貧的臺賬列成單子,倒排時間,向貧困堡壘吹響了沖鋒的號角。
村民們抱團取暖,既實現個人利益又實現合作社利益,達到雙贏。全村2017年貧困戶有203戶788人,幾乎接近總戶數481戶1739人的一半,2018年脫貧51戶194人,到2020年底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。加佛村“雄心征服千層嶺,壯志壓倒萬重山”的都安精神,在山間的產業(yè)園里,綻放成一朵朵葡萄花、油茶花,成為了一聲聲牛哞羊咩。
“集體經濟對于貧困村來講,就好比是‘壓艙石’‘定盤星’。村集體經濟強了,村級組織才能更好地發(fā)揮作用,各項工作才能有力推進,然后回過頭來促進集體經濟發(fā)展,實現良性循環(huán)。”吳寶善深有感觸地說。村集體經濟強了,加佛村的羽翼更加豐滿了,縱然身處千山萬壑,也能撲騰撲騰飛起來了。
深入調查 “一對一”幫扶顯真情
2018年9月,村里養(yǎng)羊大戶藍克的羊群患病死了一大半。吳寶善調查發(fā)現是由于羊舍過于封閉、不透風,才導致羊群染病死亡。他建議藍克新建一個羊舍,但對于藍克來說,新建羊舍談何容易,他已經血本無歸根本沒有多余的錢。
鑒于藍克有山羊養(yǎng)殖的經驗,吳寶善決定幫扶藍克把山羊養(yǎng)殖做好做強。2019年起,吳寶善多方籌措資金,投入20萬元幫扶資金修建了新羊舍,并成立合作社,藍克成為村里的“羊老大”。目前,他的羊舍存欄100只,價值30多萬元。合作社還帶動18戶72人脫貧,為村集體經濟貢獻4萬余元的收入。
目前,黑山羊養(yǎng)殖已成為加佛村的主打產業(yè),也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致富。“讓別人提起黑山羊,就想到加佛村;要買黑山羊,就到加佛村來。”吳寶善笑著說。
稿件來源:刊登于《南方科技報》 2021-4-14 一版
Copyright© 2007.4-2025.4 版權所有 廣西工程職業(yè)學院 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:桂ICP備08102409號-1 桂公網安備45102302000022 維護:網電中心
學校地址:廣西平果市大學城大學路1號 電話:0776-5680888 郵編:531499
校辦電話:0776-5588685/5588681傳真5588696